定制纪念章_定制纪念金银币_纪念章制作厂家_定制金银币_上海一币造币

淬炼金银     传承文化                                权威品牌     品质保证

造币工艺:现代造币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定制电话:

 

138 1718 1646 刘经理

当前位置: > 定制资讯 > 纪念章制作 >

中国近代贵金属币(章)的铸造与发行(二)

内容来源:未知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4-06-05
中国近代贵金属币(章)的铸造与发行(二)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覆亡,中国延续两千余年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亦告终结。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民国政府将原江南造币厂接收为财政部管理,开始铸行镌有孙中山先生侧面肖像,面值分别为一圆、贰角、壹角之“中华民国开国纪念金银币”。后武昌造币厂亦铸黎元洪像“中华民国开国纪念金银币”。
    民国初年,中国市场银圆流通状况更趋混乱,既有墨西哥、日本等国银币,又有清季所铸各种龙洋,种类繁多,成色不一,加之市价时高时低,民众受害非浅。1914年2月,民国政府着手改革币制,公布“国币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求整顿并统一银币铸行。规定以壹圆银圆为本位币(即“国币”),分为壹元、半元、二角、一角四等币值。壹元重七钱二分,银九铜一;半元重二钱六分,二角重一钱四分四厘,一角重七分二厘,均为银七铜三,重量公差不逾千分之三等。并进一步规定凡在中国境内以国币授受者,无论何种款项,概不可拒绝。其后,为利于收兑各种龙洋改铸新币,又将壹圆币成色改为八九。“币制条例”之颁行,令中国近代币制暂时在形式上达到统一。1914年12月,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首铸新版银币,其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镌嘉禾纹饰与币值,俗称“袁头币”,计有壹圆、中圆、贰角、壹角、五分共五等币值。因新币币型划一,花样全新,重量成色准确,易于识别,很快风行各地,在1914年至1921年间,曾多方鼓铸,为数甚巨,并逐渐排斥各种外国银币,成为其时中国流通银币中最重要币种。
    1927年,北伐战争胜局基本奠定,北洋军阀统治集团遭受沉重打击,国民党政府复都南京。因国民厌恶袁世凯窥国称帝丑行,政府有关部门为顺应民意,停铸“袁头币”,以民国元年版孙中山先生像开国纪念金银币旧模,略改英文币铭等,由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造币厂鼓铸,暂为替代。后因国内政令渐趋统一,各省造币厂陆续停办,银币滥铸现象获得一定程度控制,整顿币制良机初步形成。财政部开始于上海筹建中央造币厂,并着手拟定新版银本位币设计方案,委托奥地利、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五国代刻孙像民国十八年(1929年)帆船图案银币币模,交杭州造币厂试铸之。
    在银圆渐成近代中国本位货币之同时,曾沿用数百年之银两制度影响依然存在。自清季而至民国前期,中国国际收支,有如关税、监税、偿付外债本息等,因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束缚,仍按银两折合,上海、汉口、天津等地仍然行用银两制度,国内大宗商业往来等亦以银两计算,从而形成两、元并用之双重币制。
    此外,由于西方各国在19世纪末均已先后改行金本位币制,至1926年印度完全放弃银本位币制后,中国遂成全球唯一以银为币国家,各国藏银大量涌入,严重干扰中国社会经济正常发展。清末以来,中国仅在因偿还国际债务而用白银折合金镑方面,即已蒙受巨额“镑亏”损失。民国前期,每年由于“镑亏”所致额外损失竟达1000万规元以上。因而国内“废两改元”呼声日甚一日。为解决中国经济所面临种种难题,国民党政府于1929年聘甘末尔等十余位美国财政专家来华,组成“中国财政设计委员会”,研究设计中国币制。1930年,该会提出“中国逐渐采用金本位币制草案”(简称“甘末尔计划”)。次年,国民党政府拟用此法,向美国费城造币厂定制金本位币币模,计有一圆、半圆、贰毫、壹毫、半毫、贰仙六等币值。其中半毫、贰仙为镍质,余者皆为银币。1932年,由新竣工之上海中央造币厂试铸,但因“甘末尔计划”不合中国国情,遭到社会各界强烈反对,终未施行。
    1933年3月,在几经反复,长期论争之后,国民党政府正式下令施行“废两改元”。规定“所有征收税款,自用银两交纳者,一律改用银本位币,或旧有一元银币之合原定重量成色者交纳;自用关金交纳,照旧交纳关金,但须以银本位币,或旧有一元银币之合原定重量成色者折合。各关一切开支,亦均收用银币”。此举之实施,先由其时中国金融中心上海开始,1933年4月6日起通令全国执行。至此,银两货币制度终告消亡,银本位币制得以确立。同年,上海中央造币厂根据“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草案”规定,开铸币值为壹圆之新版银本位币。其币面镌孙中山侧面像及纪年,背面镌中国双桅帆船图案、币值。中国民间习称此币为“船洋”,曾大量发行流通。
    1933年至1934年间,美国为操纵国际白银市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争夺对使用银本位币制国家,尤其是中国之货币控制权,减轻银价下跌对国内银矿主压力等,实行包括“银购入法”、“购银法案”、“白银国有令”等在内之一系列白银管理政策,采取禁止白银出口及将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令世界银价暴涨,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仅1934年7月至10月中旬,白银流出即达2亿元以上。“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振……,国际收支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当时不采有效措施,则国内现银存底,必有外流罄尽之虑,……”币制改革刻不容缓。为此,国民党政府先于1934年10月颁布“白银出口增税宝施令”,又于1935年11月决定“自本月4日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所发钞券为国家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注:次年中国农民银行券亦成法币之—种)。至此,旧有银本位制度被不兑现纸币流通制度所替代,白银在法律上已不再作为流通货币,银币、厂条、生银、银锭、银块及其他银类开始退出中国货币流通领域。
    在法币政策实施期间,美国政府多次干预,要求中国扩大白银用途,在美国铸造新版银圆,并增加中国货币准备金中之白银比重,放宽工艺用银限制。1936年,国民党政府被迫同意在美国象征性铸造银圆五百万元,即孙像民国二十五年帆船图案银币与孙像民国二十五年古布图案银币,其由旧金山造币厂铸造,币值分为壹圆、中圆两等。运抵中国后未经行用。次年,复铸孙像民国二十六年古布图案银币,传此币在运往中国途中,适逢抗日战争爆发,海口阻塞,运至香港后,不得不折返美国销毁,仅存少量样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违背人民意愿发动内战,不仅在军事上连遭失利,且国统区通货膨胀亦空前严重,金圆券币值暴跌,经济崩溃迫在眉睫,1949年6月25日,国民党政府规定银圆一元等于金元券五亿元,黑市比价更高达25亿元,许多地区出现拒用金圆券风潮。7月1日,国民党行政院通过《银圆及银圆兑换券发行办法》,规定:“货币单位定名为银圆,净重26.6971克,成色88%,含纯银23.493448克;银圆及辅币由中央造币厂铸造,中央银行发行,同时以十足准备发行银圆券,准备之中60%为黄金、白银及外汇,银圆不足时兑换黄金,银圆、银圆券等不得伪造、变造,违者依妨疑国币惩治条例治罪”。企图通过恢复银本位制,挽救千疮百孔,陷于瘫痪之国统区经济。云南、贵州、四川、新疆、甘肃、绥远等省后开始铸造银圆,但终究大势已去,国民党政府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之颓败,已非改革币制可以挽救。

来源:中国金币网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了!!!下一篇:中国近代贵金属币(章)的铸造与发行(一)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